关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第五大洋”或“地下超级水库”的说法,近年来确实有一些科学研究和媒体报道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兴趣。这一概念主要与地球深部地幔中的水分布有关,但需要从科学角度谨慎解读。
水的存在形式 地球深部(如地幔过渡带,约地下410-660公里)可能存在大量以矿物结构水(如羟基或结晶水)形式储存的水,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液态海洋。例如,矿物如林伍德石(Ringwoodite)的晶体结构可在高压下锁住水分,含量可达1-3%。这类“水”需在实验室高温高压环境下才能被检测到。
研究依据
水的循环意义 地幔中的水可能参与地球深部循环:俯冲板块将地表水带入地幔,含水矿物在上升过程中脱水,可能引发部分熔融,促进火山活动(如夏威夷热点火山)。这挑战了传统认为地球水主要存在于地表的观点。
2022年《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量子力学计算提出,地核-地幔边界(约2900公里深处)的矿物可能以超离子态(氢离子在晶格中流动)储存更多水,但尚未被实验证实。
地球深部确实可能存在远超地表水总量的“隐藏水资源”,但这是矿物结合水的特殊形式,而非液态水库。这一发现重塑了我们对地球水循环和内部动力学的理解,但需避免过度简化表述。相关研究仍处于活跃探索阶段,未来需要更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和实验技术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