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套种的核心目标
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在龙眼幼树期(树冠未郁闭前)和成龄果园行间种植短期经济作物或绿肥,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和收益。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肥力: 通过套种豆科作物固氮、绿肥翻压还田、深根浅根作物搭配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平衡养分。
调控果园小气候: 适当的地面覆盖(如绿肥、牧草)可减少水土流失、调节地表温湿度、抑制杂草。
减少病虫害发生:- 轮作: 主要指套种作物本身的轮换,避免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科或同种易感病虫害的作物。
- 套种: 利用某些作物的化感作用(如万寿菊、除虫菊驱避线虫、害虫)或吸引天敌的特性进行生物防治。
抑制杂草生长: 地面覆盖作物能有效抑制杂草萌发和生长,减少除草剂使用和人工除草成本。
龙眼园轮作套种的合理搭配策略
一、 根据龙眼树龄阶段选择套种模式
幼龄果园 (定植后1-5年,树冠未郁闭):
- 特点: 行间空间大,光照充足,根系扩展范围相对较小。
- 套种策略: 以矮秆、生长期短、浅根性、需肥量与龙眼幼树错开或互补、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为主。
- 推荐搭配:
- 豆科作物: 花生、大豆、绿豆、饭豆、蚕豆、豌豆。 优势:固氮能力强,培肥地力;植株矮小;经济价值较高(豆荚/豆粒)。注意:避免选择蔓生品种(如豇豆)缠绕幼树。
- 蔬菜类: 叶菜类(菜心、小白菜、生菜)、根茎类(萝卜、胡萝卜)、葱蒜类(大蒜、韭菜)、瓜类(西瓜、甜瓜 - 需注意搭架管理避免遮光)。 优势: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注意:避免需肥量过大(如结球甘蓝后期)或与龙眼争肥水的蔬菜;优先选择病虫害与龙眼无交叉或少交叉的种类;加强水肥管理。
- 薯类: 马铃薯、甘薯。 优势:覆盖地面好,抑制杂草;经济价值稳定。注意:甘薯后期藤蔓可能蔓延,需及时控制。
- 药用植物: 板蓝根、丹参、半夏、薏苡仁(矮秆品种)等 (需考虑市场需求和种植技术)。优势:附加值高,部分有药用驱虫作用。
- 绿肥/牧草: 柱花草、紫云英、苕子、黑麦草(冬季)。 优势:改良土壤效果显著,可刈割覆盖或翻压还田,也可作为饲料。在幼树期可作为主要套种类型或穿插在其他经济作物之间种植。
初结果期至盛果期果园 (树冠基本郁闭或接近郁闭):
- 特点: 行间光照减弱(尤其是树冠下层),龙眼根系占据大部分土壤空间,需肥需水量大。
- 套种策略: 以耐阴性好、浅根性、低矮、需肥量适中且不与龙眼竞争激烈、具有特定生态功能(如驱虫、养地、养蜂)的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再是首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管理便利性更重要。
- 推荐搭配:
- 耐阴绿肥/牧草: 白三叶草、紫花苜蓿(需一定光照)、柱花草、圆叶决明、霍香蓟(有一定驱虫作用)等。 优势:形成永久或半永久性地被,有效保水保土、抑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地温;部分豆科品种固氮;霍香蓟可吸引捕食螨等天敌控制红蜘蛛。这是最推荐的模式。
- 耐阴药用植物/香料: 生姜、魔芋、砂仁、益智、草果、薄荷、紫苏等。 优势:经济价值较高,适应林下环境。注意:需根据具体品种的光照需求和市场行情选择。
- 食用菌: 平菇、香菇(需段木或菌棒)、竹荪、大球盖菇(可利用果园修剪枝条或农作物秸秆)等。 优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废弃资源,经济效益高,不争光照。注意: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湿度控制是关键。
- 蜜源植物: 在果园边缘或光照稍好处种植 鸭脚木、鬼针草、藿香蓟、紫云英等,吸引蜜蜂等授粉昆虫,促进龙眼授粉。
二、 轮作策略(主要指套种作物的轮换)
避免连作: 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种或同科套种作物,易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病虫害(特别是土传病害和线虫)积累加重。
科属轮换: 制定轮作计划时,尽量在不同年份或季节轮换种植不同科属的作物。例如:
- 第一季:豆科(花生) -> 第二季:禾本科(黑麦草/小米) -> 第三季:十字花科(萝卜)或菊科(万寿菊)。
- 蔬菜轮作:叶菜类 -> 根茎类 -> 葱蒜类(葱蒜类对部分土传病害有抑制作用)。
水旱轮作(有条件地区): 在部分低洼或水源方便的区域,可以考虑在雨季或特定时期短期种植水生作物(如水芹、茭白),对改善土壤通气和抑制某些病虫害有独特效果,但需谨慎评估对龙眼根系的影响。
绿肥轮作: 将不同种类的绿肥(豆科与非豆科、夏季与冬季)纳入轮作体系,持续改良土壤。
三、 关键搭配原则与注意事项
空间互补: 套种作物应矮于龙眼树冠,根系分布层次尽量不与龙眼主根系(通常在20-60cm深度)严重重叠。优先选择浅根性作物。
时间衔接: 合理安排套种作物的播种/移栽期和收获期,使其生长高峰期与龙眼的关键物候期(如花期、幼果期、秋梢抽发期)错开,减少对水肥的竞争。例如,避免在龙眼花芽分化期(需适度控水)和果实膨大期(需充足水肥)种植需水量大的蔬菜。
养分协调:- 豆科作物固氮,可减少氮肥投入,但需注意补充磷钾肥。
- 需肥量大的经济作物(如瓜类、茄果类蔬菜)套种时,应增加整体肥料投入,并精准施肥,避免龙眼缺肥。
- 收获套种作物时,尽量将作物残体(非病害严重部分)还田。
病虫害隔离:- 避免套种龙眼的主要病虫害寄主植物: 如芒果(共同病害如炭疽病、蒂腐病,共同虫害如脊胸天牛)、荔枝(共同虫害如荔枝蝽、蛀蒂虫)、柑橘(木虱传播黄龙病风险,虽龙眼非主要寄主但需谨慎)。
- 利用忌避植物: 在果园周边或行间点缀种植万寿菊、除虫菊、薄荷、香茅等具有驱避害虫(如蚜虫、粉虱、线虫)作用的植物。
- 种植蜜源/天敌植物: 吸引寄生蜂、捕食螨、瓢虫等天敌。
水分管理协调: 套种作物的灌溉需求应与龙眼需水规律尽量匹配。在龙眼需控水促花的秋冬季,避免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
便于果园管理: 套种作物不应妨碍果园的日常作业(如喷药、修剪、采收)。避免种植藤蔓性强的作物缠绕树干枝条。选择管理相对简单或与龙眼农事操作时间错开的作物。
经济效益与市场需求: 在选择经济作物套种时,务必考虑当地市场容量、价格波动、销售渠道和劳动力投入成本。
总结:推荐的优化模式
- 幼龄果园: “豆科作物(花生/大豆) + 短期蔬菜(叶菜/根菜)”轮作 或 “经济作物(蔬菜/薯类) + 绿肥(柱花草/紫云英)”轮作。初期以增收为主,后期逐步增加绿肥比例。
- 成龄果园: “耐阴豆科绿肥(白三叶草/柱花草)为主” + “点缀药用植物(魔芋/砂仁)或耐阴香料(薄荷)” + “果园边缘/光照好处种植蜜源/忌避植物(鸭脚木/万寿菊)”。 以生态养园、提升果品品质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目标。
- 通用策略: 无论哪个阶段,将绿肥(尤其是豆科绿肥)纳入轮作套种体系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套种经济作物时,务必进行严格的病虫害寄主筛查和轮作规划。
实施要点
- 规划先行: 根据果园具体情况(树龄、株行距、土壤、气候、水源、劳力、市场)制定详细的轮作套种计划。
- 留足树盘: 在龙眼树干周围(通常直径1-1.5米以上)保持清耕或覆盖(秸秆/地布),避免套种作物紧贴树干,利于通风、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 加强水肥管理: 根据龙眼和套种作物的需求,增加总施肥量,调整肥料配比和施用位置(如深施龙眼肥,浅施套种作物肥),保证水分供应。
- 病虫害综合防控: 套种模式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天敌,但也可能引入新的病虫害。需加强监测,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注意选择对龙眼和套种作物都安全的药剂,并避免交叉药害。
- 适时调整: 根据实际生长情况、市场变化和生态效应,灵活调整套种作物种类和面积。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龙眼园的轮作套种模式能够实现“以短养长、用地养地、生态防控、增产增收”的综合效益,是现代农业背景下龙眼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