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葬花殡葬网

黄土高原”的粉尘历史:风力搬运沉积,记录260万年东亚季风变迁?

2025-07-09 11:17:04 浏览次数:1
详细信息

黄土高原的粉尘沉积确实是记录东亚季风长达260万年变迁的“天然档案”。其形成机制和蕴含的气候信息如下:

核心机制:风力搬运与沉积 粉尘来源: 主要来自中国西北部(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地区)、中亚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松散地表物质(岩石风化碎屑、古湖泊沉积物等)。 搬运动力: 东亚冬季风(西北风)是主要的搬运力量。在干冷的冰期(或冰阶),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强劲的西北风将源区的细粒粉尘扬起。 沉积区域: 当风力减弱(例如遇到秦岭、太行山等山脉阻挡或季风环流减弱)或遇到较湿润的环境(如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时,粉尘沉降下来。黄土高原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干旱区下风向,地形相对平坦开阔)使其成为粉尘堆积的理想区域。 连续堆积: 这个过程在260万年来持续进行,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连续且巨厚的风成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 如何记录东亚季风变迁?

黄土高原的沉积层序并非均质,而是由黄土层(L)和古土壤层(S)交替组成。这种交替直接反映了东亚冬、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黄土层(L)形成:干冷期,冬季风强盛

古土壤层(S)形成:暖湿期,夏季风强盛

揭示260万年季风变迁的关键证据与方法 连续的时间标尺: 多指标综合研究: 揭示的季风变迁特征: 总结

黄土高原的巨厚粉尘沉积是东亚冬季风将西北干旱区物质搬运到此处堆积的结果。260万年来连续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如同“大自然的年轮”:

通过精确的年代标定(古地磁、轨道调谐)和多指标综合分析(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等),科学家们得以解读这部“风尘档案”,重建出东亚季风260万年来在轨道尺度、长期趋势、千年尺度上的复杂变迁历史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的深刻联系。黄土高原因此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和亚洲季风演化的一个关键陆相记录。

相关推荐